关内大豆涨跌两难,东北大豆价格依然令人不满!

   日期:2019-11-05     浏览:765    

苏北和鲁冀豆区上市偏晚,减缓了早上市区域的供应量,近期各地依然呈现“涨也难,跌亦难”的格局。东北大豆收购井然有序,国储、企业、期货等主体入市对行情没有太大影响,大型贸易商产生囤货心理。

安徽、河南各地豆农售豆量大幅减少,收购网点库存陆续下降,市场待消耗豆源同比缩小。由于关内苏北和鲁冀豆区收获上市偏晚,至本周初,田间仍有少部分晚熟品种处于待收获状态,销区市场选择面放大,减缓了早上市区域的供应量,各豆区价格运营平稳,近期各地依然呈现“涨也难,跌亦难”的格局。

东北各地大豆收购井然有序,国储、企业、期货等主体入市后对产区行情没有太大影响,大型贸易商对目前的“底价”产生囤粮念头;而小户因资金、仓容等存在压力,多采取循环方式向就近的收储库点转移,这类商户市场报价均在微薄利润下操作;市场多在“就低不就高”的状态下选择这些小户。上周,东北大部分地区气温陡降,不少地区降雪或降雨阻断了收购进程,加上许多豆农对优质豆源存有浓厚的惜售心理,明显缓解了产区的上市压力。

豫睆豆市平稳涨跌均难呈现

豫皖豆区是继湖北之后上市偏早的区域,与鲁冀地区晚上市的豆源错开了时间,减轻了供应压力。特别是河南许昌、漯河、周口豆源流入收购网点和市场的总量已占总产的65%,目前收购量日趋减少,部分收购网点因市场客户偏少,靠别人装货已经没有利润可图,弃收大豆改收玉米现象增多。而专营大豆的网点,收购量也明显下降,但受外围行情影响,产区收购价格和市场销售报价均很难上调。安徽北部产区近日收购量也陆续下降,库存压力已不明显。

至上周末,河南、安徽两大产区价差均不大,除筛选设备不同有40~60元/吨不等的价差外,大部分地区价格基本持平。各地抛筛类商品豆装车价4160~4200元/吨,单比重筛装车价4200~4260元/吨;增压比重筛装车报价4240~4300元/吨。由于各地收购量均呈下降趋势,部分集散地收购商在收购时有提价意向,但高收后出货停滞,甚至有赔本迹象。本周,豫皖地区大豆行情难有新的变化,各地质量、水分均衡,区域间价格是市场能够接受的理性价点。河南许昌、漯河、周口地区总量虽提前消耗,但短期内市场无法接受上扬的现实。

各产区价格透明度太高,加上市场经营商之间竞争激烈,同类品种销售价格高出40元/吨,加工商就会产生排斥心理。部分经营商甚至用河南豆装“安徽袋”,有的鱼目混珠,用安徽豆装上“湖北袋”或“苏北袋”,有的甚至用不带字的透明袋,忽悠加工商“要啥豆有啥豆”。

上述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价格的起伏,同时,各地豆源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市场用不同的方式换取一定的利润,而产区收购商只能听任市场摆布,“你要啥袋装啥袋,只要我能多卖货”。实际上各集散地收购商赚取的利润,依然是从筛掉的“下脚料”中找寻,因此,出现高收低卖现象。建议豫皖产区保持理性,东北豆质优价廉,加之俄罗斯大豆从不同口岸陆续入关,这些豆源流入市场均会制约关内大豆消耗。

苏鲁南稳北低质量存在差异

江苏南部的南通、盐城、东台、大丰、阜宁、淮安等地,稻谷收获正在进行,大豆收购量明显下降,收购商的库存压力减缓,优质类“翠扇”“腐豆”“大乳白”品种价格稳定,而“杂花豆”由于收购价偏高几乎失去市场。北部的徐州睢宁、沛县优质类单收品种受市场欢迎,而“杂花豆”向下游输送运输费率偏高,同样的豆价市场侧重于豫皖产区。

山东济宁金乡、鱼台、微山、梁山等地上周集中收获,虽天气较好,但昼夜温差拉大,新收获豆源自身水分偏高难以避免。装车报价接近豫皖,而运输费率不占优势,商品质量接近外围,今年的入市采购主体明显少于去年。因此,现行质量和价格尽可能适度调整,才是决定近期市场选择的关键。

江苏南部“翠扇”“腐豆”在不同区域有一定价差,但不明显,多在60~80元/吨,主流装车价5100~5160元/吨;“黑脐王”装车价4700~4760元吨,纯度较好的“大乳白”装车价5200~5280元/吨,各品种有不同的需求市场。各区域“杂花豆”装车价4500~4560元/吨,市场几乎放弃,弃收的网点明显增多。

北部的徐州贾汪区、睢宁、沛县等地优质类品种“大乳白”装车价5440~5500元/吨,“徐豆20”“冀豆12”“齐黄34”单收单放装车价4400~4440元/吨,其他混收“杂花豆”4260~4300元/吨,出货一般。

山东各地今年收获期明显推迟,上周出现集中收获。由于市场对豫皖产区豆源介入收购较早,对其质量的稳定性认同度较高;而对山东迟上市的豆源采取尝试性采购。目前,各地装车报价经过陆续调整,在4260~4300元/吨之间,产区出货平淡。综合江苏和山东情况,优质类单收品种需求主体明确,价格将平稳运行,而与外围相比,同类型“杂花豆”明显失去优势;迟上市区域水分仍需把控,其价格失去优势,大批流出受到抑制,因此可适当调整价格,吸引市场尽早入市。

东北弱势延续市场消耗缓慢

东北大豆收购井然有序,国储、企业、期货等主体入市对行情没有太大影响,大型贸易商产生囤货心理。

对于老百姓而言,目前的大豆价格依旧是令人“不满意”。

东北各地大豆收购井然有序,国储、企业、期货等主体入市后对产区行情没有太大影响,大型贸易商对目前的“底价”产生囤粮念头;而小户因资金、仓容等存在压力,多采取循环方式向就近的收储库点转移,这类商户市场报价均在微薄利润下操作;市场多在“就低不就高”的状态下选择这些小户。上周,东北大部分地区气温陡降,不少地区降雪或降雨阻断了收购进程,加上许多豆农对优质豆源存有浓厚的惜售心理,明显缓解了产区的上市压力。

东北地区的吉林、内蒙古、黑龙江等产区除部分优质类单一品种价格比较突出外,其他主流豆源价格与运输优劣势关联性密切。蛋白含量在39.5%~41%之间的这类豆源运输劣势区毛粮收购价多在3200~3260元/吨之间,而优势区收购价在3300~3400元/吨之间;商品豆装车报价劣势区在3440~3500元/吨之间,优势区3580~3640元/吨,但流入南方市场后价格基本持平。

产区贸易商收购价明显进入低谷,国储、企业、期货等收购主体认为是最适宜的入市价点,在产区收购压力集中体现之时,打破预期提前入市,但收购标准几乎相同,视不同区域和质量,净粮入仓价多在3380~3480元/吨。

各收购单位今年对蛋白含量要求较严,均为低于39%拒收。

这些入市收储单位的价格基本按市场机制体现,与贸易商的心理预期差距偏大,产区大户见无利可图,便滋生囤积念头;而小户因面临资金、仓容困扰,利润虽薄但尚能维持周转。因此,产区商品豆报价也多接近粮库入库价格,而市场仍在观望。产区豆农多认为现行价格较低,部分种地大户惜售心理明显加剧,加上短暂的雨雪天气阻碍收购进程,相互作用下收购压力也遇到“喘息”机会,但产区近期依然没有太多利好。建议市场放弃观望,对东北豆适量增加补库,防止特殊天气出现而增大入库成本。

利好因素缺乏追涨尚需冷静

关内豆市涨跌两难,东北“筑底”行情显现,行情何时出现反弹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综观各产区和市场的表现,本年度行情欲出现较明显反弹有很大难度,关内和东北产区质量优良率均好于常年,两产区价格相互制约,质量存在较小差异,其互补效应明显。由于国内食品加工市场对质量和价格倾向性很强,目前两产区的价格均是市场认同度较高的合理“价点”,一旦关内率先领涨,市场便很快转向东北。

目前,由于猪肉行情暴涨,现行价格已与去年同期牛肉价格相当,居民对肉、蛋、禽的需求,形成了“吃啥啥涨”的局面。这种联动性的上涨,有必要关注今冬蔬菜供应是否宽松,这也是未来豆制品需求增减的关键。一旦蔬菜供应缺口显现或价格高企,豆制品消耗将会加大。

东北产区的压力在国储、象屿集团、维维集团、期货收购等共同入市后豆源分流明显,很大程度上减缓了收购压力,但产区近阶段豆源外流运输费用大幅上涨,以致市场减量采购。汽运超载的重罚也加大了物流成本。

继上周末豆粕涨价后,盘面油脂类价格也大幅上涨,棕榈油2001合约盘中触及涨停,拉动国内豆油基差大幅上涨。但东北豆市低迷,俄罗斯大豆入关量日渐增加,并陆续流入食品市场。近期国内食用大豆行情利好因素不明显,建议各地经营主体保持良好心态,理性看待,切勿盲目追涨提价。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评论
相关每日行情
推荐每日行情
点击排行
中国农业网
供应批发
求购大厅
展会信息
招商
交流论坛
农业问答
免费发布
供求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