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虾苗质量的鉴别 虾苗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养殖的成活率。健康虾苗的主要特点为: ①个体整齐,大小基本一致; ②体表光亮,附肢完整干净,体表和刚毛无附着物(必要时镜检); ③胃肠饱满,有黑色食物(中国明对虾、长毛明对虾、凡纳滨对虾等虾壳透明者); ④第二触角鳞片平行并拢,尾扇完全张开; ⑤体长1cm以上的虾苗会附壁(斑节对虾); ⑥虾苗放在手掌上会跳动;⑦打旋水后顶流能力强。 如虾苗身体瘦弱、无顶流能力、肝脏和消化道白浊、体色发红或白浊者均为不健康虾苗。 选购虾苗时,还要了解亲虾来源及产卵批次,观察育苗池内虾苗的密度(池内大卤虫多、虾苗稀者可能正发病或发过病)、池底状况(死亡虾苗数量及腐败程度、饵料残留量); 测量育苗池水的盐度、pH,了解育苗水温等。还应注意虾苗在出池前是否被换池或混入其他虾苗。 如有条件可采用选取少量虾苗送专业机构进行PCR病毒检测,或用快速检测试剂盒自行检测,避免投放携带病毒的虾苗。 二、虾苗计数 虾苗运抵养虾场,有时需要再次计数,以便准确掌握虾苗数量,掌握投饵量。计数可采用无水法或带水法计数。 1.无水称量法 用60目筛绢网做网盘,捞取虾苗称重,扣除网盘重后即为虾苗的重量;计数每克重的虾苗尾数,再求得虾苗总数。注意该操作动作要快,每次称苗量不要太多,以免损伤虾苗。 2.带水称量法 先取少量虾苗,用天平称其去水重量,然后计算每克虾苗的尾数或单位重量的尾数。 取一容量10L的塑料桶,加入一定水量,称其重量;用手抄网捞入虾苗,再称取总重,扣除先前重量即求得虾苗重,再乘以每克虾苗的尾数或单位重量的尾数即可求得全部虾苗的数量。 注意每次称量的虾苗重量以不超过500g为宜,操作要快,以免虾苗缺氧死亡。 三、虾苗中间培育 虾苗放养方式有先经中间培育后再放入大池和直接放养到大池两种方式,两者各具优缺点。 养虾人员根据虾池的清池时间进度及基础饵料生物的培育情况、放苗计划及收获时间、自身的养殖经验及技术水平等全面权衡,决定采取哪一种方式。 虾苗中间培育(亦称标粗)是将体长0.7~1cm的虾苗培养至2~3cm大规格苗种的过程。 中间培育优点是:大规格虾苗适应环境和躲避敌害能力较强,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便于准确估算虾池中虾的数目,精确计算投饵量; 可以延长虾池培养基础饵料的时间,有利于发挥虾池的天然生产潜力,减少人工投饵,减轻残饵对池底的污染;进行多季养虾时,可以调节前后衔接时间,避免前季未收虾、后季急放苗的时间冲突。 但虾苗中间培育也有如下缺点:暂养密度大,此期间内虾苗生长速度慢于直接放养的虾苗,并增加虾苗自残的机会和造成一定的损失;若无增氧设备,则溶解氧相对较低,易滋生病原菌。 中间培育有如下几种方法: ① 在养虾池的一角,用泥土隔出一个小池(图3⁃9),面积为养虾池的1/10。 为防止低温的影响,池上方可搭棚架,池内配备增氧机。小池先消毒,培养基础饵料生物,然后放苗。 虾苗在小池中培养15~20d,体长2~3cm时,把小池土堤或闸门拆开(打开),让虾苗自行游入养殖池。此方法成活率高,但不能计数。 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00)this.width=500" src="https://www.zgny.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upload/news/n2021122309392527.jpg"> 图3⁃9 分阶段养殖池 ② 在虾池通风、向阳的一侧用塑料布或筛绢网围建成一小池,面积视放苗量而定,一般为几十平方米至一百多平方米。培育方式与上面的方法基本相同。 ③ 用40目的筛绢网,做成2m×1m×1m的网箱,架在养殖池内,将虾苗放入网箱中。 每立方米水体放虾苗2000~3000尾,在网箱内充氧,投喂饲料。 养殖15~20d后,将网箱收起,清点虾苗数量。此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清点数量,缺点是成活率较低。 中间培育的管理技术参照养成管理。由于中间培育池虾苗个体小,密度大,对中间培育池的管理应更细心: ①放苗前用漂白粉消毒池子,先注满水,加入漂白粉使其浓度为50g/立方米,浸泡2~3d后排放; ②消毒后用80目筛网进水,用碘消毒剂或含氯消毒剂对海水进行消毒,经检测药效消失后接种微藻类; ③移殖饵料生物时要注意选择品种,不要带入个体较大的动物和鱼卵;或可投放一些生物饵料(如卤虫、桡足类等),但投喂甲壳动物饵料时必须进行严格检疫; ④投喂幼虾专用配合饲料,每日投喂6~8次,日投喂量(以鲜重计)为对虾体重的100%~150%; ⑤根据水质监测和池内情况及时调节水质,采取的方式包括换水、充气、投放水质保护剂和微生态制剂等; ⑥中间培育池的放养密度为15万尾/亩左右,虾苗长到体长2.5~3.0cm时,应及时放进大池; ⑦中间培育池出苗后应重新清池消毒,才可用于继续培养虾苗。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评论
相关每日行情
推荐每日行情
点击排行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技术支持与报障:2385656146@qq.com 联系方式:2385656146 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投诉,请点这里在线提交。 版权所有 © 中国农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