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许多养殖区域的气候很不稳定,风向也是比较多是西北风,作为池塘中摄取氮的主体--藻类也很不给力,导致池塘生态氨氮、亚硝酸盐很容易超标。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一定要在养殖管理中做好预防氨氮、亚硝酸盐的工作。 一、预防氨氮、亚硝酸盐的管理工作主要是: 1、合理投料 不要为了对虾的生长速度不顾一切的滥投料。合理投料才可能降低残饵对池塘污染的额外负担。 2、慎反复施肥 有一些养殖户因为池塘中微藻不理想就认为池塘不够肥,于是就拼命的、反复的施肥。微藻的丰度不一定是因为水太瘦,风向、气候也是影响微藻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在不理想的气候条件下反复的、拼命的施肥就可能会埋下氨氮、亚硝酸盐超标的伏笔,这一条在养殖管理中是一定要注意的。 3、合理护理微藻 在投料已经有一定量的水体中,一般有机碳、有机氮是比较丰富的,不会缺乏藻肥的。所以护理微藻活力不一定要施肥,可以每亩撒水新活200~300克提高微藻活力,促进微藻摄取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素同时降低水体中的氮磷。 二、氨氮、亚硝酸盐超标了如何应对 养殖过程中氨氮、亚硝酸盐超标处理的原则是: 1、为底泥减肥,保持水体充足溶解氧: 为底泥减肥、保持池塘充足溶解氧,才能够减少底泥厌氧发酵和减少底泥有机氮的释放。 2、合理控料。 3、有条件的就尽量换一点底水。 4、配合微生物,加大水体氮的利用。 三:氨氮、亚硝酸盐超标应对的例子 1、例子的发生地: 湖南省湘乡市山枣镇,这个镇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朋友并不多,这个例子的主人翁我们可以从下面视频惊讶的声音听出来是哪个。 2、发生时间:2022-5-3。 3、当天的亚硝酸盐见下图: 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00)this.width=500" src="https://www.zgny.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upload/news/n2022051609400923.jpg"> 4、当天马上为底泥减肥,减少底泥厌氧发酵和无机氮释放到水体: 每亩按说明书撒了底康+真效氧,同时每亩按3公斤的量泼洒丰收宝。底康对底泥的改造效果见图3: 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00)this.width=500" src="https://www.zgny.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upload/news/2022051609410463.jpg"> 5、次日池塘的亚硝酸盐见图4: 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00)this.width=500" src="https://www.zgny.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upload/news/2022051609412881.jpg"> 6、第三天再检测池塘的亚硝酸盐,发现池塘的亚硝酸盐基本上消失了,这家伙还以为是试剂不对,发出了暴露“我是谁”的、惊讶的话语。见视频1: 随后次日再检测,结果如一,于是就把忐忑的心放下了。 四、养殖水体亚硝酸盐降低速度太快是否会影响对虾健康? 在养殖业中有这样子的传说:亚硝酸盐降低的太快会伤害到虾,这一条是对养殖操作现象的一个习惯性误解。水体亚硝酸盐降低速度太快是否会影响对虾健康取决于降低亚硝酸盐的手段:   1、如果使用强氧化手段处理亚硝酸盐,所用的强氧化剂用量越大,亚硝酸盐的浓度自然会降低的速度越快,然而:强氧化剂用量越大,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电位太高,对于水生生物而言就是一个非常大的伤害。 在没有虾的前提下,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可以直截了当每亩撒漂粉精2公斤,次日则可以把氨氮、亚硝酸盐氧化之,见图5: 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00)this.width=500" src="https://www.zgny.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upload/news/2022051609414883.jpg"> 但是这种浓度的漂粉精可能虾很容易出现意外,所以使用强氧化剂降低水体氨氮、亚硝酸盐会受使用条件限制的。 2、如果是通过强化水体氮循环和氮消耗(比如泼洒丰收宝)和为底泥减肥(比如撒底康),则亚硝酸盐降低的速度越快越好。 来源:施工评说 作者:施卫民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评论
相关每日行情
推荐每日行情
点击排行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技术支持与报障:2385656146@qq.com 联系方式:2385656146 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投诉,请点这里在线提交。 版权所有 © 中国农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