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韩国人从连云港进口野生泥鳅催生了赣榆的泥鳅产业,到2014年连云港市养殖面积近6万亩,逐步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泥鳅产业聚集区、泥鳅交易平台和出口基地。但2016年再进入连云港墩尚镇,曾经繁荣的泥鳅养殖景象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荒凉。 文/图 北京水世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蒋金恒 四川省平昌县水产渔政局 张洪武 泥鳅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在韩国有水中人参的美称,但是我国的泥鳅消费并不旺盛,连云港泥鳅95%都出口到韩国。 一、泥鳅养殖业曾经的繁荣盛况 20年前,韩国人从连云港进口野生泥鳅,催生了赣榆的泥鳅产业。连云港泥鳅养殖业从2002年“泥鳅大王”乔宗礼在科园村投产30亩地养殖泥鳅开始。在当地政府的号召、组织培训下,泥鳅养殖迅速在连云港普及,到2014年全市养殖面积近6万亩,逐步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泥鳅产业聚集区、泥鳅交易平台和出口基地。连云港毫无争议地成为了全国乃至整个东南亚最大的泥鳅养殖基地,占全国泥鳅养殖面积的80%左右,拥有自营出口权的泥鳅养殖企业12家,18本出口权证,出口量占全国泥鳅出口总量的95%,占韩国泥鳅进口总量的90%。通过这些数据,不难想象到连云港泥鳅养殖鼎盛时期,家家户户养泥鳅,创业至富的繁荣盛况。 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00)this.width=500" src="https://www.zgny.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upload/news/n2017050122290970.jpg"> 2014年以前,全国主要泥鳅养殖品种有本地黄鳅、青鳅,台湾泥鳅,养殖主要分布在江苏、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安徽及华北部分地区。其中连云港的泥鳅95%走出口,仅5%为内销,而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安徽及华北的泥鳅主要走内销,出口份额非常小。 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00)this.width=500" src="https://www.zgny.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upload/news/2017050122291370.jpg"> 表1 连云港泥鳅养殖业发展简史 二、泥鳅养殖业疯狂扩张的原因 2011年是泥鳅养殖行情最好的一年,投身泥鳅养殖的养殖户基本都赚钱,苗种价格在8-12元/斤,饲料价格在4000-5000元/吨不等,成品泥鳅的价格在18-35元/斤,而且基本没有很严重的病害。所以即便是养殖初学者,当时用一口占地2.5亩的标准养殖池塘养殖泥鳅净赚10万-20万是很正常的,净赚20万-30万的养殖户也大有人在。正是在这样一个高利益的趋势之下,连云港开启了泥鳅养殖的疯狂扩增之路。 三、连云港泥鳅养殖业的衰落 然而,2016年再进入连云港墩尚镇,开车行驶在204国道上,道路两旁以往一派繁荣的泥鳅养殖景象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一片的荒凉。连云港泥鳅养殖行业从2002年到2011年,经过11年的发展,到达巅峰,然后开始衰落,2012-2013年两年养殖还有少许利润,2014-2016年养殖基本全部亏本。截至2016年底,连云港泥鳅养殖面积已不足1万亩,有些池塘直接废弃,有些池塘回填继续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也有的池塘改养南美白对虾。 造成连云港泥鳅养殖业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疯狂扩张,导致生产总量上供大于求 众所周知,连云港地区的泥鳅养殖主要靠出口韩国,韩国是国内泥鳅出口的唯一国际市场,限于人口和消费规模,韩国每年的进口量稳定在1万吨左右。而连云港市场疯狂的扩张,生产总量已经超过4万吨,在竞相压价的情况下,出口价格被迅速拉低,由2011年最高价的35元/斤跌至2015年的15-18元/斤。 2、苗价急速攀升,投入成本过高 泥鳅养殖苗种全部靠野生捕捞,而伴随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张,野生泥鳅苗种的不断枯竭,苗种价格节节攀升。从2011年之前的8-12元/斤,上涨到2014年的25-38元/斤。 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00)this.width=500" src="https://www.zgny.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upload/news/2017050122291627.jpg"> 由于东北苗质量相对较好,所以投放东北苗的养殖户居多,一口2.5亩的标准池塘投放苗种4000-5000斤,光投苗费用一项就接近16万元。 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00)this.width=500" src="https://www.zgny.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upload/news/2017050122292080.jpg"> 表2  2014年不同地区泥鳅苗的价格 3、国内消费习惯没有形成,单存靠出口 所有养殖品种的兴衰都决定于消费终端,消费终端消费旺盛此品种则表现出较好的市场行情,反之亦然。连云港泥鳅完全依靠出口,基本没有国内消费,没有注重内销的引导和推广,中国是人口大国,如果能够培养起消费泥鳅的习惯,这尾鱼不至于衰落得如此之快。在没有内销且出口端饱和之后,继续进一步的扩大规模,无疑是加速泥鳅产业的衰落。 4、模式单一且不科学 连云港泥鳅养殖一直沿用初期的暂养模式,标准的2.5亩/口小池塘,水深60-70公分。这种池塘构造就决定了养殖户走的路线为多放苗,求高产。然而在高密度情况下,泥鳅的饵料系数非常高,2年养殖期平均系数达到6-7,同时由于高密度放养,泥鳅长势慢,需要2年时间才能达到起捕规格,在苗种、饲料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必然会导致大亏本。到了2014年底-2016年,随着苗种价格抬高、收购价格降低,病害也逐年增加,在现在的模式之下想赚钱已经变得不可能,平均每口池塘亏本6-10万元是常态。 四、后记 时下连云港地区泥鳅养殖行情惨淡,但是广东、浙江、四川、重庆、安徽及华北等以国内为主的消费市场,泥鳅仍然是比较火热的品种,究其原因,还是养殖模式、销售渠道、投入、产出比的问题。 2015年以后,连云港地区还在泥鳅养殖行业坚守的养殖户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模式,比如苗种上选用台湾泥鳅(长势快,只要3-4个月即可达到上市规格),饵料系数低至2.0,苗种的投放选用台鳅水花,每亩放养5万-6万(160元/万尾),成鳅的价格在12-14元/斤,模式改进之下,苗种、饵料的投入少了,虽然价格不高,但是一口2.5亩的标准养殖池塘仍可获利2万-3万元,也还是有比较不错的养殖效益。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评论
相关每日行情
推荐每日行情
点击排行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技术支持与报障:2385656146@qq.com 联系方式:2385656146 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投诉,请点这里在线提交。 版权所有 © 中国农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