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日期:2022-11-18     浏览:703    

审批颁发:于秀娟   
审核:李清    
分析员:余卫忠

9月份,全国各地气温开始下降,昼夜温差增加,这一时期,养殖水体的载鱼量、投饵量达到全年的高峰,池塘水质易恶化,容易诱发各类养殖水生动物疾病。

一、  病情预测

今年9月份全国各地需重点关注以下疾病。

(一)鱼类疾病

1.草鱼出血病: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主要危害草鱼鱼种, 水温在20℃~30℃时易发病,25℃~28℃为流行高峰,主要传播途径是水平传播,也可能通过鱼卵进行垂直传播。各草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2. 鲤浮肿病:病原为鲤浮肿病毒,主要危害鲤和锦鲤,发病水温为7℃~28℃, 苗种携带病原流通是该病传播和扩散的主要途径,换水、用药不当或水质、天气突变,可诱发该病暴发。各鲤和锦鲤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3.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危害鲫、团头鲂、鲢、鳙等多种淡水鱼类,水温在9℃~36℃均流行,该病可通过病鱼、病菌污染饵料、用具以及水源等途径传播,鸟类捕食病鱼也可造成疾病在不同养殖池间传播。全国各淡水养鱼地区需重点防控。

4.细菌性肠炎病:病原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等多种淡水鱼,水温20℃以上发生流行,流行高峰为水温25℃~30℃,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是鱼类危害较严重的疾病之一。全国各淡水养鱼地区需重点防控。

5.刺激隐核虫病:俗称“白点病”或“海水小瓜虫病”,病原为刺激隐核虫,主要危害大黄鱼、卵形鲳鯵、石斑鱼等海水养殖鱼类,刺激隐核虫适宜的繁殖水温为10℃~30℃,最适繁殖水温为22℃~26℃左右,以胞囊及幼虫传播,传染速度快、具有高致病性和高暴发性,水质有机物含量高、水流缓慢、养殖密度过大情况下最易暴发。全国各海水养鱼地区需重点防控。

6.车轮虫病:病原为车轮虫,主要危害各种淡水鱼的苗种,全国各养鱼地区,一年四季都有发生,适宜水温22℃~29℃,主要症状是病鱼头部和嘴周围呈微白色,分泌很多黏液,通常鱼苗放养10天后患病,成群沿池塘边狂游,俗称 “跑马病”。全国各淡水养鱼地区需重点防控。

(二)甲壳类疾病

1.白斑综合征:病原为白斑综合征病毒,主要危害对象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克氏原螯虾等,水温在20℃~30℃时流行,经口感染是养殖对虾中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和传播的主要途径,该病毒也可经对虾的卵进行垂直传播。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另外,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江西等地的克氏原螯虾主养区也需要加强对该病的防控。

2.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是一种危害养殖虾类的细菌性疾病,主要危害对象为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等,目前我国主要海水养殖虾类地区均有该病流行,死亡主要发生在放苗30天~35天以内,常为急性死亡,而且死亡率高达100%,经口感染是该病原水平传播的主要途径。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3.虾肝肠胞虫病:病原为虾肝肠胞虫,可感染所有生活阶段的对虾,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和斑节对虾,水温24℃~31℃时感染率较高,水平传播是养殖池塘中该病原传播和感染对虾的主要途径。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此外,这一时期鱼类还需注意防控柱状黄杆菌病、爱德华氏菌病、赤皮病、链球菌病、锚头鳋等疾病,甲壳类注意防控偷死野田村病毒病、纤毛虫病、蜕壳不遂症等病,爬行类注意防控鳖溃烂病等疾病的危害,以及因水质恶化、天气变化等引起的非病原性疾病可能对养殖生产的影响。

二、防控措施

(一)做好水质调控工作。加强水质监测,发现异常及时通过适量换水、增氧、调控水质。

(二)加强养殖后期生产管理。勤巡塘,防止发生缺氧泛塘;及时根据气温变化调整投饵时间和投喂量,确保养殖动物营养需求及减少残饵;控制合理养殖密度,使水体负荷适度;加强养殖动物保健与应激管理,提高机体抵抗力。

(三)做好台风、雷雨等突发性天气的应急准备工作。做好因突发性天气引起水环境变化的应急防范工作,同时做好减少水生动物应激反应的准备工作。(出处: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