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江苏对虾产业发展技术交流会暨泰国湾种虾公司“泰新一号”新品发布会在连云港赣榆成功举办。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万夕和,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技与水产学院副院长董志国教授,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连云港综合试验站站长、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陈百尧,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生命与水产学院王兴强教授,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路吉坤,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促进中心科长宋新成,赣榆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福美,赣榆区农业农村局渔业科科长辛华,江苏义华生态渔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国义,泰国湾种虾公司亚洲区首席执行官袁健国,广东元泰水产种业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金飞,连云港乡村振兴学院部分领导,以及赣榆本地70多个苗场老板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国家把种业在农业中的战略地位大幅提升。作为大农业的一分子,南美白对虾种业也进入了不断创新发展的阶段,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这也是我们种苗企业发展的一个好机会”,泰国湾种虾公司亚洲区首席执行官袁健国表示,在国内南美白对虾养殖业不断发展、国家将种业战略提升的大环境下,这是赣榆虾苗的各位同仁抱团发展的一次好机会,“我们泰国湾种虾公司将和各位同仁齐心协力,持续推动赣榆虾苗产业持续发展、立足华东,走向全国”。 泰国湾种虾公司亚洲区首席执行官袁健国致辞 “2年前,我们发布了耐高盐、耐低盐、耐低温的泰新一号。过去的这两年里,我们和泰国湄州大学的技术团队,充分结合了北方地区的气候、环境等特点进行更精准的选育工作”,袁健国告诉中国农业网,今天发布的泰新一号新品,在养殖试验过程中,耐高盐、耐低盐、耐低温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的优势非常明显,在环渤海湾地区养殖的泰新一号,回捕率比普通南美白对虾提升20%”。 泰新一号新品种虾 赣榆虾苗的发展历史悠久,赣榆虾苗的生产量在北方市场有重要的地位,放眼全国也是一块响亮的金字招牌。目前赣渝的南美白对虾育苗场约有70余家,p5虾苗年产量达到1500亿尾以上,无节幼体每年需求近3000多亿尾。赣榆地区大棚土池标苗产业规模庞大,仅青口镇约有近万个标苗土棚。 这两年我国南美白对虾产业在苗种上确实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说肠肝包虫、玻璃苗等问题很让人头疼,据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万夕和介绍,江苏南美白对虾产业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跃居全国第二了,仅次于广东,“病害发生之后有一个扩散的过程,目前正在从种虾场到标粗场,再到养殖场慢慢扩散。不管是弧菌或者病毒,对虾病害发生之后治疗的措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更多地从防控的角度出发。”万夕和认为,预防玻璃苗,需要从环境中消灭病原,以及从还有增强自身抵抗力的角度扎实地做好工作。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万夕和 江苏南美白对虾产业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众多饲料、动保、苗种企业重点拼杀的一个地区,不过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连云港综合试验站站长陈百尧认为,病害肆掠、环保风暴等问题也正在成为江苏白对虾产业发展的一个阻碍。陈百尧站长从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介绍、连云港对虾综合试验站任务、我国南美白对虾概况、病害生态防控等取得的阶段性重要成果,以及科学规范用药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报告。 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连云港综合试验站站长、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陈百尧 “以前连云港地区的南美白对虾产业集中在育苗、标粗、养殖三个环节,袁总把泰国湾种虾的主阵地搬到连云港之后,让我们连云港的南美白对虾产业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生命与水产学院王兴强教授认为,袁总牵头成立了江苏虾苗谷,这对连云港南美白对虾产业的意义非常重大。王兴强教授重点分析了连云港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主要病害,“过去一年里我们从病害防控的角度获得了很多心得,生物饵料存在病原风险,所以要加强生物检测,养殖成功的虾检测一定全是阴性,水质监测是对虾养殖重中之重,养殖户一定要想法设法提高对虾免疫力”。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生命与水产学院王兴强教授 王兴强教授还高度评价了泰国湾种虾公司“专门化苗种,专门化饲料,专门化投入品”开发的泰新一号种虾,“泰国湾种虾公司在育种上投入了巨资,从硬件软件上已经实现了设备标准化、操作精准化、管理智能化、养殖生态化,我相信泰国湾种虾一定会给我们赣榆虾苗产业带来强劲的推动力”。 泰国湾种虾公司“泰新一号”新品发布会启动仪式 【活动花絮】 部分领导和嘉宾 大会合作企业:南京渔生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大会合作企业:铭治集团 大会合作企业:越群生物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评论
相关每日行情
推荐每日行情
点击排行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技术支持与报障:2385656146@qq.com 联系方式: 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投诉,请点这里在线提交。 版权所有 © 中国农业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