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如东紫菜养殖工人丁国华:一年八个月海上漂 辛苦只为美好生活

   日期:2022-11-17     浏览:134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00)this.width=500" src="https://www.zgny.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upload/news/n2018021121294792.jpg">
劳作中的丁国华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00)this.width=500" src="https://www.zgny.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upload/news/2018021121295120.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00)this.width=500" src="https://www.zgny.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upload/news/2018021121295511.jpg">
吃在船上,住在船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00)this.width=500" src="https://www.zgny.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upload/news/2018021121295935.jpg">
通话中的丁国华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江苏南通市如东县是海洋大县,拥有88万亩滩涂,许多沿海村的渔民依赖这片滩涂从事养殖实现致富增收。眼下正是紫菜采收的季节,也是紫菜养殖工人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之一。日前,记者实地探访紫菜养殖工人丁国华的海上生活,感受他的辛苦与忙碌。

早上10点,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丁国华驾驶着紫菜采摘船,来到不远处的紫菜养殖区域,开始了当天的采摘工作。受潮水限制,当天丁国华采摘紫菜的量并不太多,只有3吨左右。他告诉记者,最好的时候,一天摘个8~10吨完全没问题。下午两点半,丁国华结束了当天的采摘,载着三吨左右的紫菜靠泊运输船,和前来接应的养殖工人一起将紫菜装入袋中。而在运输船的一侧,便是丁国华和其他几名工友生活和居住的苏如渔养08371号养殖船。

在丁国华忙碌期间,记者登上了08371号养殖船。与外面浩瀚的海洋相比,养殖船舱里长2米,宽80公分的上下铺略显憋仄,丁国华和其他三位工友白天养殖紫菜,早晚吃住在这条养殖船上。不同于陆地生活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海上生活、工作,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潮水,夜晚出去干活是常事。丁国华告诉记者,满打满算,一年得有8个月时间在海上生活、干活。

风里来,浪里去,48岁的丁国华脸上有了岁月的痕迹。他16岁开始下海作业,勾过蛏,捕过鳗鱼苗,如今专门养殖紫菜。一年里,除了伏季休渔期间,丁国华都在海上作业。大海就像丁国华的第二个家,一般人下海可能会晕船,丁国华却如履平地,在渔船上干活,在采菜机上乘着波浪采收紫菜,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然而,向海洋讨生活,除了要有一身好水性,还得吃得了苦。丁国华说,养紫菜是个苦差事,天一亮就得下去,有时遇上恶劣天气,晚上也得下去管理。“毛竹断了要补毛竹,网的角掉下来我们要把它扣起来。有时候风啊雨的,活计肯定要做的。”

丁国华目前养殖紫菜的海域离岸四海里左右,乘快艇半个小时就能到达,而他和工友们常常半个月才能上岸回家一趟,逗留一天又回到海上。长期在海上生活,潮湿度大,肩膀、手发麻,颈椎疼是正常的,加上还要乘潮作业,吃饭也常常不能规律,丁国华和工友们都不同程度地患上了风湿病和胃病。

回到船里,是平时朝夕相处的四个人,谁有空就做饭,紫菜采收期间,短缺了什么,运送紫菜的船只还可以捎带物品。船上有卫星电话,可以和渔业上的人保持联系。手机虽没有网络信号,但睡觉前也能和家人通上电话,闲聊几句。对于丁国华和工友们来说,在海上从事养殖,虽然没有任何娱乐活动,但能吃饱穿暖、安全作业就很满足了,并没有觉得特别辛苦。丁国华说,虽然在海上的生活相对枯燥,但忙碌一年,也能带来一份稳定的收入,这些付出就值得了。

丁国华上一次回家,是因为下雪的极端天气,下一个归期,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了。

编后:一年有大半年时间在海上度过,养殖工人工作的辛苦和生活的枯燥可想而知。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象丁国华这样的人,他们为了生活、为了家人、为了事业而默默地付出。只要亲人安康,日子还好,对他们来说就是幸福,因为知足,他们并不觉得苦。每一个劳动者都应该被尊重,而这样的他们也确实值得我们去尊敬。(融媒体记者 俞慧娟 李旭琴 驻区记者 陈斌)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