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是渔业大省。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和转型升级,2018年,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制定了《福建水产千亿产业链推广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方案》,计划遴选建立20个以上推广示范基地。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全省水产推广系统对大黄鱼、石斑鱼、河鲀、对虾、海带、紫菜、鲍鱼、牡蛎、海参、鳗鲡(含稻莲渔)等十大品种开展专题调研并形成产业报告。报告不仅分析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还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今后发展建议。 福建省作为我国渔业重点优势区域,海带、紫菜、大黄鱼、鲍等养殖业均高居全国首位,具有极其重要的产业支配地位。海带产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在促进就业、实现渔民增收,提供全国人民膳食健康食品,维护近海水质健康、联动促进鲍和海参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海带产业发展历史 海带,原产于北方高纬度海域,1956年开始南移养殖。1956年~1958年,幼苗和种海带从青岛低温运输到福鼎、连江等地养殖。1971年,种海带在福建成功度夏并培育出夏苗。21世纪初,福建省鲍、海参等新兴养殖业的发展对鲜海带饵料的需求,进一步带动了海带养殖业发展,2001年福建省产量达32.8万吨,居全国首位。 福建养殖规模的扩张推动了海带育苗产业发展,育苗企业从20世纪50年代的3家,快速发展到目前的13家,产能和规模也跃居全国首位。 加工业发展起步较晚,50年代以来主要是通过晾晒淡干海带的方式进行初级加工;1996年初步开始海带盐渍加工生产;近两年开发了烘干海带、休闲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形成了较完整的加工产业链,而在医药化工领域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二、福建海带产业概况 (一)苗种、养殖、加工 自1979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有数据记录以来,福建省的海带养殖面积和产量持续增加。1979年,面积仅为3447公顷,产量38292吨,无自主育苗记录。2000年面积5796公顷,产量276867吨,自主育苗64.51亿株。 2017年,海带育苗35万帘,育苗350亿株。养殖面积30万亩、鲜海带产量486.50万吨。鲜海带去向为海参、鲍的饲料菜达243.25万吨,淡干海带加工97.30万吨,加工盐渍海带145.95万吨。约10000吨盐渍海带经过进一步精深加工为1000吨烘干海带产品。 n2019030212330893.jpg[/imG] 图1 福建省历年海带育苗数量变化图 2019030212331272.jpg[/imG] 图2 福建省历年海带养殖面积变化图 2019030212331710.jpg[/imG] 图3 福建省历年海带养殖面积变化图 2019030212332158.jpg[/imG] 图4 福建省海带加工产品比例图 (二)一、二、三产业结构 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为育苗、养殖的公司、合作社以及农户;第二产业包括以鲜海带饲料和盐渍海带为主的初级加工和以烘干海带、休闲食品生产的精深加工企业;第三产业主要包括从事海带销售与运输、餐饮、养殖和育苗器具生产等企业和农户。2017年福建省海带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约18万人,年产值约为37.04亿元,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4万人,年产值37.53亿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80万人,产值27.58亿元。三产占比为36.28:36.73:26.99。 2019030212332657.jpg[/imG] 图5 2017年福建省海带产业从业人员及年产值三产占比图 三、福建省海带产业现状 (一)苗种 1.发展历史 1959年,连江县水产综合场成功培育出海带海区苗,1975年又成功培育了海带度夏苗,从而结束了北苗南调的历史。之后,随着海带育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三海”“黄官”等海带国家水产新品种被认定,福建省已经成为我国海带育苗量最大省份,苗种不但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到韩国和日本。 2.苗种技术 苗种生产主要工艺为种海带室内度夏和自然光夏苗培育技术,育苗基质为规格0.575m×0.28m的维尼纶帘苗片,单片苗绳总长37.5m。 培育品种有“黄官”“三海”两个国家级水产新品种和“海嘉1号”“福建种群”等新品系。新品种覆盖率约为40%,新品种(系)的遗传改良率合计约为50%。苗种的良种化繁育还存在较大发展潜力。 3.规模和产能 福建省现有海带育苗企业13家,其中宁德市3家,福州市5家,莆田市5家。育苗企业数量占全国的50%,现有育苗池面积6.85㎡。 2019030212333034.jpg[/imG] 图6 全国海带苗种生产企业地区分比例图 2017年,13家企业育苗总量约为35万帘。其中,福清市2.1万帘,霞浦县6.5万帘,连江县13.76万帘,秀屿区11.7万帘。总育苗350亿株。苗种销售区域本地为主,约27万帘,另外,辽宁省2万帘,山东省1万帘,浙江省0.3万帘。受产能过剩影响,苗种本地市场均价约为160元,较往年高峰时期380元/帘下跌近58%。 (二)养殖 福建省海带养殖区域主要分布于沿海七市(包括平潭综合实验区)19个县区,其中,连江县、霞浦县、秀屿区3个县(区)为主养区,养殖面积分别为7.5万亩、8.5万亩、4.5万亩,占全省养殖总面积66.7%,产量分别为118.0万吨、150.0万吨、76.0万吨,占全省总产量70.7%。 2019030212333517.jpg[/imG] 图7 2017年福建省不同地区海带养殖面积和产量占比图 福建省海带养殖海域多以内湾和近岸海域为主,养殖方式为筏式平养模式。养殖苗绳长度差异很大,5m~8m不等,平均夹苗间距多为5cm。不同海域海带亩产量也存在较大差异,东山、秀屿、连江、霞浦产量约为10吨、25吨、22吨、23吨。2017年,养殖亩产值0.9万元~1.8万元,亩利润0.3万元~1.2万元。 (三)加工 福建省海带加工有初加工和精加工。初加工有鲜海带饲料、淡干海带、盐渍海带;精加工是将盐渍海带切成片、丝、结、边、芽后加工成烘干海带、休闲食品,也有作为辅料用于生产海带鱼丸、海带豆腐等。 连江县海带总产量约60%用于海参和鲍饵料,20%用于晒制淡干海带,20%用于盐渍加工;霞浦县约有85%被晾晒制成淡干海带,10%盐渍加工;莆田市秀屿区没有海带加工企业,鲜品全部用于晒制淡干海带;漳州市东山县约65%的鲜海带用于饵料,35%被直接烘干或进行盐渍食品加工。 2019030212333982.jpg[/imG] 图8 2017年福建省不同地区海带加工方式比例图 福建省海带加工企业约1000余家,多数为小微型企业或个体户,加工能力有限,多为淡干海带直接包装销售,或者是烫煮盐渍后转销,有50多家规模企业是烘干加工及盐渍食品加工,其中连江30家,霞浦20家,东山1家。 (四)产值 2017年,福建省海带总产值达102.15亿元。其中苗业0.56亿元,养殖业36.48亿元;加工业37.53亿元,其他三产产值为27.58亿元。 (五)从业人员 育苗从业人员约300余人,养殖从业人员约18万人,海带加工的人员约有24万人,从事三产人员约80万人。 四、行业市场 (一)市场价格 福建省海带苗种在满足本省养殖业需求外,还销售到省外辽宁、山东,销售量分别占当地苗种市场的70%、4%。无省外苗种流入。苗种价格在120元/帘~240元/帘之间,约有10%的苗种滞销。 海带食品销售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除本省外,还有广东、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陕西、四川,台湾地区也有少量。 鲜海带价格受本地海参、鲍养殖规模以及龙须菜养殖供给情况影响,2016年鲜海带价格为500元/吨~600元/吨,2017年降低至400元/吨,2018年更低,降到220元/吨~240元/吨。 盐渍海带、淡干海带以及烘干海带耐储藏能力相对良好,终端市场价格比较平稳。盐渍海带根据部位差异,价格约在0.8元/斤~6.0元/斤之间,淡干海带价格3.0元/斤~3.5元/斤,烘干海带价格相对较高,约20.0元/斤~45.0元/斤。 (二)品牌建设 2016年福州市被中国藻业协会授予“中国海带之都”称号,2017年连江县被中国藻业协会授予“中国海带之乡”称号。 2008年“霞浦海带”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9年霞浦县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中国海带之乡”称号。2010年“霞浦海带”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2014年“霞浦海带”又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海带产品创立了“官坞”“现龙”“浪涛”“海民”“东洛岛”等多个名优品牌。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到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五、科学技术 (一)良种培育技术 初期福建省养殖海带的种质主要是来自于北方群体。20世纪末,福建省连江县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自主开展了“连杂”海带品系选育工作;2004年,福建省三沙渔业有限公司引进了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培育的“荣福”海带国家水产新品种,并完成了品种驯化、本地繁育和养殖推广,开启了福建省海带产业良种生产的新时期。2012年和2013年,福建省连江县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福建省三沙渔业有限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分别培育出“黄官”和“三海”海带国家级水产新品种,成为福建省本地海带良种培育的标志性成果。近年来,福建一嘉海带苗业有限公司开展了“海嘉1号”新品系的选育工作。在苗种繁育方面,以塑料框和维尼纶绳的苗帘改进,育苗池利用搅拌机的水平式布局替代了北方地区阶梯式布局育苗工艺,育苗效率高,有效降低海带育苗成本。 (二)养殖 早期重点解决了海水营养盐、透明度和养殖水层等养殖技术问题。经过多年发展,已经从海区选择、筏架设置、幼苗暂养、剔苗夹苗、养殖管理、水层调节、浮力增加等多个环节形成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养殖技术体系。建立了国家海带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制定了《海带育苗技术规范》《霞浦县海带养殖技术规范》等标准。内湾低成本高密度取得良好的养殖效果,养殖产量大幅提高,亩产鲜菜15吨~20吨。 (三)加工 海区竹竿挂晒模式,解决了晾晒场地、泥沙附着等问题,提高了淡干海带品质。机械化海带盐渍加工生产,成为海带加工的主要技术。根据海带薄嫩的特点发展了盐渍海带烘干技术及设备,开发出了烘干海带系列产品。近年来,又新开发了海带酥、海带饼、海带鱼丸等产品新技术。 六、产业政策 《福建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中提出加快发展水产业,优化水产养殖结构,重点发展海带等水产品养殖;在《关于印发“九促”农民增收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推广集约化水产健康养殖,提倡培育海带等10个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的产业,支持霞浦紫菜、连江海带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设立海带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支持海带苗业发展。 七、福建省海带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人工育苗存在产能过剩、繁育技术不稳定、良种覆盖率低;海区养殖对航道、特殊作业区缺乏有效指导和管理,海域使用权证制度尚未全面落实,出现超规划养殖现象,大量使用泡沫浮子作为海带养殖筏架浮体,外海区养殖较为空白:粗制加工和作坊式个体经营多,龙头企业和规模化企业数量少,海藻化工领域缺乏突破,高附加值加工尚未形成规模;销售市场比较混乱,电商等新型营销模式规模小,品牌效应未完全确立,知名度有限。 八、海带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抓住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有利遇机,统一规划,调整产业结构,科学规范海区布局。推进海域使用权证和浅海滩涂养殖证发放,把海带养殖纳入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和渔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落实,切实推进海带养殖朝着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方向持续健康发展。 进一步加大对海带科技投入,组建技术队伍,联合国内教育科研机构,对海带遗传育种、苗种繁育、养殖装备和精深加工等领域开展联合科技研究,形成福建省自主的海带科技研究技术和能力。 福建省浅海水域面积广阔,风浪较大、潮流畅通、营养盐丰富,适宜海带养殖生产,群众又有丰富的生产经验,配置适当的生产条件,海带养殖可以推进到15米以上深水区和湾外海区,大大拓展养殖面积,提升海带产品品质。 作者: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翁祖桐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评论
相关每日行情
推荐每日行情
点击排行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技术支持与报障:2385656146@qq.com 联系方式:2385656146 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投诉,请点这里在线提交。 版权所有 © 中国农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