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新使命,扎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湖泊资源丰富、水质优良的生态优势,围绕大闸蟹、河蚬、青虾等特色水产品,强化创新引领,加强统筹谋划,加大政策扶持,深入推进苗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努力绘制水产养殖业“强富美高”的发展蓝图。     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扶持。创新工作机制。成立推进水产品“三品一标”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专题部署会议,顶层设计洪泽湖养殖业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制定《洪泽湖绿色标准化水产养殖实施方案》《“中国·洪泽湖”生态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实施方案》,促进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建立由沿湖县(区)政府、洪泽湖渔业管委会办公室、淮安—宿迁两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淮安—宿迁两市农委、洪泽湖渔业协会参加的“五方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水产品“三品一标”工作。集聚产业合力。成立由沿湖地区渔业主管部门、涉渔企业、渔业大户、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媒体参与“中国·洪泽湖渔业产业发展联盟”,整合政府、企业、行业、科研等各种资源,形成政府出策、企业出资、专家出智、媒体出声、渔民出力的强大合力。创新养殖业发展模式,健全“基地—园区—企业—养殖户”一体发展体系,推动水产品健康生产、品质监管、品牌打造、按标生产的有效衔接,将1万多名渔民带进产业化经营体系。强化政策扶持。谋划资金约1亿元,重点在苗种基地建设、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等方面强化政策资金支持,为洪泽湖养殖业迅速做大做强提供技术支撑和资金保障。联合检验检疫、洪泽湖渔业管委会办公室等部门制定《共同推动洪泽湖生态水产品出口合作备忘录》,联手促进水产品出口。目前,洪泽湖大闸蟹出口量连续10年稳居全省之首,洪泽湖河蚬牢牢占领日韩市场80%份额。     二、找准工作支点,管出优良品质。注重渔业苗种管护。引进“诺亚1号”“长江1号”等水产新品种,不断优化洪泽湖优质水产苗种。本着苗种“优中选优”的原则,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良好、技术过硬的水产良种场作为苗种供应商,全过程监督苗种生产行为,适时开展苗种质量抽检,确保苗种在“起跑线”上就符合绿色有机水产品标准。加强产地环境管治。建立洪泽湖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加强水质保护,定期抽查养殖区水质。注重产地质量,选择环境优美、水质优良、饵料丰富的水域作为水产品生产基地,积极推行“小区化”“景观化”布局。大力推广“人放天养”“立体混养”生态绿色养殖模式,建成国家级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5万亩。强化水产品质量管理。本着生产“慎之又慎”原则,高度注重水产品质量,构建“五统一”(统一生态模式、统一养殖规模、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认证和统一地标使用)管理体系。加强水产品质量检测,形成“药残检测”“病害预报”“环境监测”“海关监控”四位一体的农业生产监控体系,确保流入市场的水产品合格率为100%。     三、创新标准制定,推动按标生产。完善标准体系。发布《洪泽湖大闸蟹增养殖技术规程》《洪泽湖河蚬增养殖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制定《洪泽湖青虾网围增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洪泽湖大闸蟹质量标准》等团体标准,初步建成洪泽湖水产养殖标准体系。全市重点涉渔企业、合作社共计43家,全部实现按标生产,其中5家重点企业通过GAP、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推动按标生产。引导养殖主体严格落实生产技术规程,完善养殖生产记录填报,强化追溯管理,推动各类养殖主体纳入追溯信息平台,实现生产经营记录电子化。将按标养殖水平作为生产者信用评定的重要依据,提高主体按标生产的自觉性。引导当地金融机构,对于按标生产执行好的涉渔企业,在贷款时给予增信评级或增加贷款额度。强化标准监管。建立规模养殖主体监管名录,充分发挥“五方联席会议制度”优势,沿湖县区渔业渔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定期开展巡查检查,监督规模养殖主体按标生产,严格落实禁限用药等规定,严厉打击违规用药行为。     四、强化宣传保护,扩大品牌影响。广泛开展宣传。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学习强国》以及央视等媒体宣传报道“洪泽湖水产品”,极大提升品牌知名度。深挖品牌内涵。与当地传统文化、历史名人相结合,制作洪泽湖渔业宣传片,客观展示绿色生态养殖。精心策划大闸蟹节、开捕节、蟹王蟹后争霸赛等活动,“洪泽湖大闸蟹节”入选“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积极参加国内外大型渔博会,推动当地水产品远销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不断提升“中国·洪泽湖”的品牌效应。强化品牌保护。出台《“中国·洪泽湖”生态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规范品牌使用,组织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加强品牌使用的监督管理,积极维护“中国·洪泽湖”区域品牌价值。目前,“洪泽湖大闸蟹”在全国“区域品牌百强榜”排名第37位;“洪泽湖河蚬”“洪泽湖青虾”成功入选“地理标志农产品”。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评论
相关每日行情
推荐每日行情
点击排行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技术支持与报障:2385656146@qq.com 联系方式:2385656146 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投诉,请点这里在线提交。 版权所有 © 中国农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