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政府强拆鱼塘,养殖户损失惨重索赔72万,最后是这么判的!

   日期:2022-11-17     浏览:858    
养殖户在其承包和租赁的农用地上建设经营鱼塘,并办理了工商登记,却被当地政府以违反村镇建设规划为由强制拆除,损失惨重。养殖户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当地政府赔偿其经济损失,法院却未在规定时间内立案。检察机关及时监督,使养殖户得到赔偿。8月25日,最高检举行“深化行政检察监督 促进案结事了政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这起行政审判程序监督案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00)this.width=500" src="https://www.zgny.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upload/news/n2021082709511984.jpg">

政府执法队强拆鱼塘

致养殖中心水产品全部散逸至公共河道

山东省某养殖中心(以下简称某养殖中心)系个体工商户。该养殖中心在其承包和租赁的农用地上建设经营鱼塘,并办理了工商登记。

2019年5月5日,养殖中心所在地的某镇人民政府(以下简称某镇政府)以违反村镇建设规划为由向某养殖中心送达限期整改通知书,限其在2019年5月7日前自行拆除所建鱼塘,逾期将由镇执法队强制拆除。

2019年5月9日,某镇政府组织人员对鱼塘进行强制拆除,导致某养殖中心养殖的水产品全部散逸至公共河道,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2019年10月17日,某养殖中心将某镇政府起诉至某区法院,请求确认某镇政府强制拆除行为违法。

2019年12月13日,某区法院作出一审行政判决,认定某镇政府未履行相关的催告及告知程序,确认某镇政府强制拆除行为违法。双方当事人均未提出上诉,一审判决生效。

2020年3月13日,某养殖中心向某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令某镇政府赔偿其经济损失720405.87元。某区法院未在规定期限内决定是否立案,也未告知其补正起诉材料。

检察机关及时监督

养殖户拿回近25万元赔偿

2020年3月27日,某养殖中心认为某区法院对其起诉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违反了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向某区检察院申请监督。

某区检察院予以受理,听取了某养殖中心的意见,进行了调查核实。经审查认为,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第一款、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五十三条第二款关于登记立案制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当场不能判断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接收起诉状后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某养殖中心于2020年3月13日向某区法院递交行政起诉状,某区法院应当于七日内即2020年3月20日前决定是否立案。但截至某养殖中心向某区检察院申请监督时(2020年3月27日),某区法院既不立案,也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违反了行政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

2020年3月30日,某区检察院向某区法院发出检察建议,建议该法院尽快对某养殖中心的起诉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

某区法院接到检察建议后,于当日决定对某养殖中心的起诉予以立案。该案后经法院一审、二审,判决某镇政府赔偿某养殖中心249440元。

来源:正义网 

文字整理:李梦欣

【编后语】

这两年养殖场被拆除的现象屡见不鲜,上面这个养殖中心的案例,应该会给养殖户朋友提供很好的参考,只要你的养殖场有正规的审批手续,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养下去,哪怕不得不拆除,你也会获得一定的赔偿。这个养殖中心合理地运用了法律的手段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这两年拆除养殖场的理由最多的就是环保治理,养殖户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治理标准,进行养殖尾水处理,这样才会更保险一点。如果你的养殖场没有相关的手续,哪天地方上说不定一纸令下就拆了。这两年类似这样的情况太多了,尤其是养牛蛙等品种的朋友,感觉已经变成了游击队,福建拆了去江西养,江西拆了去湖南或者广西养,这都不是长久之计。建了又拆,第一是浪费了资源,第二是浪费了养殖户的时间,如果有一套完整的手续就不用再怕被拆了。

另外养殖户可以成立家庭农场,最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鼓励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成立正规的家庭农场之后,会获得一定的扶持力度。从这两年的新闻可以看出来,很多地区都加大了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还有很多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优惠政策,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证照齐全的养殖场如果被拆,养殖户也要正确应对,有的朋友遇到这样的情况会走信访等路线,其实搜集各种证据才是最正确的做法,在养殖场被拆除的60日内提起行政复议,6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如果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信访上,错过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时间,再去起诉的话,法院也就不受理了,哪怕你找再厉害的律师都没有用的。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