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把握好当前国家对糖业高度重视,特别是对进口食糖采取保障措施的机遇,振兴我省的甘蔗糖业,实现产业精准扶贫、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助力蔗区乡村小康社会建设,省糖业协会、省甘蔗学会经过认真研究,就如何促进我省糖料甘蔗产业恢复发展的问题,向全省甘蔗糖业界及各有关方面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清我国的经济形势和糖业形势,抓住和利用好糖业发展机遇期
我国当今所面临的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已经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工农业都面临着必须向供给侧进行更高层次更深程度的改革以谋求新活力的问题。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食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糖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是我国糖业生产成本高、国际竞争能力弱,在遭遇境外食糖严重冲击、全国糖料生产和制糖生产持续严重亏损的形势下,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措施。尤其是,商务部2017年第26号文件公布我国决定从2017年5月22日起,三年内对配额外进口食糖征收45%-35%不等的保障措施关税。这项措施对我国糖业的恢复与发展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我省甘蔗糖业界广大同仁务必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树立敢想敢干的创新进取意识,研究采取各项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大幅度实现甘蔗生产的降本增效,把我省的糖业推上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当前,我省甘蔗种植旺季即将到来。我们应该全力支持蔗农群众搞好甘蔗的种植,该多少就多少、能多少就多少。但要注意配合省政府的农业结构调整战略,不与政府倡导的新兴农业项目争耕地、争投资、争劳力。在不适宜地区其面积要适当调减,而在适宜地区则要努力增加。同时,要尽可能地利用轮作地、荒坡地、五边地来种植甘蔗,要积极引进外地资金、技术与劳力来发展甘蔗产业。
二、宣传《糖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落实《关于贯彻<糖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的意见》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糖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把握国家对进口食糖采取保障措施的机遇,推动行业降本增效和转型升级,中国糖业协会于2017年10月27日发布了《糖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2年)》。要求全行业“抓机遇,调结构,练内功,降成本”,努力使我国糖料种植成本明显下降,食糖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至2022年实现“在不提升糖料价格基础上糖农每亩增收300元、制糖企业吨糖生产成本降低300元”的目标。
为了响应中国糖业协会的号召,省糖业协会于2017年12月29日向全体会员、全省制糖企业印发了《关于贯彻<糖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意见》。提出我省糖业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和制糖企业的主导之下,努力实现“六个转变”,其甘蔗产业要努力实现生产经营从“千家万户”向规模化、产业化转变;原料甘蔗供给从主要依靠面积向以稳定面积为基础、重点提高单产和蔗糖分转变;蔗农经济收入从单纯依靠甘蔗向追求蔗田综合收益及增收与节支并举转变。
希望全省同仁深刻领会并积极宣传中国糖协的《糖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认真研究落实省糖协的《关于贯彻<糖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的意见》,有的放矢、因地制宜,拿出各项具体办法,力促甘蔗产业的奋斗目标全面、提前实现。
三、把发展甘蔗生产当作工业反哺农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举措,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
近年来我省农村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成就,但迄今尚有数十万贫困人口没有找到致富路径,或因产品收购无保障而脱贫不稳,要完成“到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紧迫而艰巨。我省的甘蔗主产区都属于老少边穷地区,尚未脱贫的农民当中相当部分是世代传统蔗农,制糖企业有义务也有责任响应中央近年来反复强调的“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号召,响应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号召,把甘蔗生产当作工业反哺农业的举措来抓。
甘蔗是高光效热带作物,且粗生易长、种管用工不多,是广大蔗农赖以生存的基本产业。长期以来,人们均予粗种粗管,因而经济效益低。其实,只要精耕细作,其单产7-8吨乃是普通产量。甘蔗糖业以其产业链完善而优于其它农作物,在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两个方面始终都是突出的。况且,甘蔗大都种植于贫瘠的山坡上,基本不与果蔬等作物争地,还能通过加工生产成食糖而增加地方税收。同时,食糖是国家战略物资,中央2017年1号文件就指出要“巩固主产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据此,我省甘蔗糖业界尤其是制糖企业广大干部职工应该坚定不移地树立发展甘蔗糖业的信心,建立健全甘蔗生产领导机构和责任机制,切实加强对这个“第一车间”生产扶持,主动配合省委省政府扶贫攻坚战略,与当地政府及各有关部门、政府的基层组织,以及社会各有关单位,共同搞好蔗区建设,大力发展高产高糖的“双高”甘蔗生产,实现工农互利双赢。
四、探索糖料甘蔗发展新模式,理顺制糖企业与甘蔗生产者的关系
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中出现了结构性、体制性等方面的新矛盾,中央的改革导向是要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农业部《2018年种植业工作要点》中也提出要加快培育种植大户、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照我省的甘蔗产业,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四部委颁布的《糖料管理暂行办法》和我省的《制糖企业榨季生产公约》以及地方政府有关蔗区管理方面的规定及有关文件要求,根据《关于贯彻<糖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的意见》,在稳定蔗区划分、普及甘蔗订单种植、加强原料甘蔗砍运组织供应管理的同时,切实探索蔗农与企业之间农、工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我们建议,有关方面要积极支持、鼓励各地蔗区的村社积极组建甘蔗生产合作社以及甘蔗机种机收合作社、甘蔗中耕管理合作社等社会化组织,积极支持、鼓励现有的专业大户办好甘蔗生产基地。同时,应该针对各地蔗区普遍存在的土地零星分散和大量撂荒等问题,探索制糖企业联合或帮助有关企业(人员)向村社大面积连片承包土地创办大型甘蔗生产基地,通过将土地资源整合(“小块并大块”),以适应甘蔗全程机械化作业;针对各地蔗区普遍存在的劳动力日见匮乏、甘蔗生产技术严重落后的情况,探索制糖企业参与或指导有关企业(人员)联合创建甘蔗生产专业化服务组织,向广大蔗农提供甘蔗种植、田间管理、收获运输等各方面专业服务;针对蔗价与糖价脱节致使蔗农收益难以保障等问题,探索原料甘蔗收购价格在保底的基础上与白砂糖销售价格挂钩联动机制;针对甘蔗单产与糖分之间存在的矛盾关系,探索甘蔗以蔗糖分含量来按质论价收购的可能性;等等。要通过体制创新、模式创新,促进制糖企业与甘蔗生产者之间能够真正构建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和衷共济、相互依存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此方面,制糖企业必须当仁不让地发挥起主导作用,并主动寻求当地各级政府及基层组织和主管部门的支持以及社会各有关方面的配合。
五、以现代甘蔗产业发展理念,促进甘蔗生产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和高效化
农业生产只有高度实现现代化才能获取高效益。我省的甘蔗生产,要在普及集约化经营的基础上,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现代企业与市场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来实现甘蔗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只有这样,甘蔗生产的降本增效才有保障,制糖企业的原料供给才有保障。
现代甘蔗产业主要体现在规模化、专业化、良种化、机械化、水利化等方面。我们在积极引导、帮助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等建设上规模的连片种植的甘蔗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要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推行建设系统的、标准的现代农业制度,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将产前、产中、产后等诸多环节统一联结成一个有机的产业生态系统,形成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的甘蔗产业化,进而提高甘蔗的生产经营效率以及经济效益。
六、普及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幅度降低甘蔗生产成本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突破甘蔗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成本过高尤其是砍收费用过高这个“瓶颈”,是推进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至关重要的环节。实现“耕、种、管、收”的全程机械化,是解决甘蔗生产中劳动力短缺、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过高的关键措施。近年来,我省甘蔗生产中的机耕和下种乃至田间管理方面的机械化作业都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榨季一些制糖企业所引进的甘蔗收获机械化作业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如何推行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我们的意见是:第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普及的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第二,要积极扶持培育甘蔗农机服务组织,引导帮助他们用足、用好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购置先进适用的甘蔗生产机械;第三,要本着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优先推广应用甘蔗砍收和装载机械;第四,要普及适宜机械化耕作的农机农艺技术,除了做好蔗地的连片整合、平整和布局规划外,甘蔗品种的选择(尤其是株型应是比较直立的)、种植规格的安排等方面必须与之匹配,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第五,制糖企业要对制糖设备工艺进行必要的改造以便于机收甘蔗顺利进槽等。建议每家制糖企业在2018/19榨季均进行机收甘蔗的试点工作,力争用2-3年的时间,在土地较平整、地块较大的蔗区先期进行机种、机管和机收工作,迅速推动我省甘蔗全程机械化的进程。
七、推广甘蔗生产良种良法,不断提高甘蔗单产、糖分和产业综合效益
我省甘蔗栽培品种单一且已严重退化,科学技术的应用更为落后,如果再不重视甘蔗良种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甘蔗产业就不可能成为高效益的农业,也不可能获得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我省甘蔗良种良法的推广,必须围绕着如何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问题来开展。要加快推广高产高糖、抗性强的甘蔗品种,并争取逐步做到早、中、晚熟品种比例达到4:4:2,提倡以甘蔗脱毒种苗为核心建立良种繁育基地;要集成推广轻简化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推广深耕深松、地膜覆盖、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水、肥、药”精准施用、节水灌溉及宿根蔗综合管理技术。
我们建议:各制糖企业及甘蔗生产者,要借助国家科研机构以及肥料、农药、农机经销等有关单位的力量,大力普及适合我省实际的良种良法;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对蔗农群众的宣传教育,使得广大蔗农自觉接受先进技术,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道路;要在人、财、物各方面增加投入,通过示范点以点带面加快推广与普及的步伐。
海南省糖业协会 海南省甘蔗学会
二〇一八年二月八日